医药指数11月涨超7,线下药店表现最佳

白癜风传染人吗 http://m.39.net/pf/a_4592152.html

日前,西南证券发布研报指出,年初以来(截止1130),申万医药指数下跌18.23%,跑赢沪深指数3.78%,年初以来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9。年11月申万医药指数上涨7.37%,跑输沪深指数2.45%,在本月全行业行情排名23。

年初以来(截止1130),医药子行业调整力度较大,线下药店上涨+12.6%),医疗研发外包跌幅最大(-36.9%);11月医药行业子板块线下药店上涨(+19.8%),下跌幅度最大的是医疗设备(-0.8%)。

比较医药行业行情走势,11月行业累计超额收益水平保持平稳,过去一年(TTM)累计跌幅16.28%,跑赢大盘4.7个百分点;分子行业来看,线下药店为累计收益率最高的子行业,过去一年(TTM)累计收率为41.2%,跑赢医药行业指数57个百分点。

医药个股二级市场表现

年初以来涨幅排名前十的个股分别:众生药业(+.4%)、合富中国(+.3%)、以岭药业(+.8%)、特一药业(+%)、康缘药业(+.7%)、上海谊众-U(+.4%)、新华制药(+.9%)、中国医药(+.1%)、荣昌生物(+77.7%)、葵花药业(+77.1%)。

年初以来跌幅排名前十的个股分别为:*ST宜康(-61.4%)、司太立(-60.6%)、诚达药业(-57.2%)、欧林生物(-57.2%)、赛伦生物(-56.9%)、凯莱英(-56.7%)、成大生物(-55.8%)、*ST和佳(-55.2%)、奥精医疗(-54.7%)、*ST吉药(-54%)。

11月涨幅排名前十的个股分别为:特一药业(+.2%)、翰宇药业(+84.3%)、众生药业(+76.6%)、热景生物(+75.4%)、前沿生物-U(+71.3%)、亨迪药业(+66.3%)、万孚生物(+58.7%)、神奇制药(+54.3%)、近岸蛋白(+52.2%)、丰原药业(+51.2%)。

11月跌幅排名前十的个股分别为:微电生理-U(-24.4%)、麦澜德(-20.4%)、南微医学(-19.7%)、祥生医疗(-19.2%)、安图生物(-18.2%)、华大智造(-18.2%)、科美诊断(-17.8%)、澳华内镜(-17.7%)、心脉医疗(-17.2%)、惠泰医疗(-16.9%)。

医药二级市场估值PE变化

截至年11月30日,医药行业PE(TTM)为26倍,低于过去十年中位数水平。

纵向看溢价率:截至年11月31日,医药行业相对于全部A股估值溢价率为86.9%,相对于扣除银行以外所有A股溢价率为41.3%,相对沪深指数溢价率为.1%,相对上个月分别上涨15.9pp、8.4pp、28.7pp。

横向看:医药行业整体估值(PE-TTM)排在行业第16,处于中游的水平。

横向看溢价率:医药行业相对沪深的的溢价率排在行业第16,低于休闲服务、农林牧渔、国防军工、计算机、商业贸易、汽车、机械设备、食品饮料等。

11月医药子行业市盈率横向看:医院(倍)的PE(TTM)最高,体外诊断(6倍)最低。

子行业11月估值溢价率环比提升前三名:医院(+35.8%)、医疗设备(+24.1%)、医疗研发外包(+18.3%;后三名疫苗(-27.2%)、医疗耗材(-14.9%)、其他生物制品(-9.2%)。

公募基金三季度持仓分析

从公募基金持仓家数来看,公募基金数量前五的分别是迈瑞医疗(家)、药明康德(家)、智飞生物(家)、爱尔眼科(家)、恒瑞医药(家);变动情况来看,基金数量增加前五支股票分别是:美好医疗(+家)、迈瑞医疗(+家)、毕得医药(+家)、联影医疗(+78家)、恒瑞医药(+75家)。

从公募基金持仓占比情况来看,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前五分别为:海泰新光(30%)、爱美客(29%)、奕瑞科技(28.7%)、百诚医药(25.5%)、泰格医药(21.8%);持仓总股本占比前五分别为:联影医疗(19.7%)、海泰新光(19.3%)、奥浦迈(14%)、苑东生物(9.9%)、百诚医药(9.8%)。

从持仓市值情况来看前五分别为迈瑞医疗(亿元)、药明康德(亿元)、爱尔眼科(亿元)、恒瑞医药(亿元)、泰格医药(亿元)。持仓市值增幅前五分别为:恒瑞医药(+60亿元)、迈瑞医疗(+21亿元)、奕瑞科技(+21亿元)、联影医疗(+17亿元)、开立医疗(+16亿元)。

沪港通资金流动回顾

11月医药陆股通持仓占比前五分别为:益丰药房、泰格医药、艾德生物、金域医学、山东药玻;

11月医药陆股通持仓占比增加前五分别为:京新药业、济川药业、理邦仪器、凯普生物、科伦药业;

11月医药陆股通持仓占比减少前五分别为:康希诺-U、东方生物、一心堂、英科医疗、丽珠集团。

医药制造业加速恢复

年全年医药制造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.1%,医药制造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7.9%,主要系疫情加速恢复与年低基数两方面原因所致,根据收入和利润相比年的同比情况看,医药制造业基本恢复。

年6-10月因国内疫情反复,医药工业收入增速转为负增长,后续有望恢复增长。

年PDB医院药品销售亿元,同比增长6.5%,整体呈现疫情后复苏趋势,其中Q1/Q2单季度增速分别为22%/15%,Q3/Q4分别为-2%/-4%,主要系集采和国谈影响。

年由于疫情波动影响,整体医药工业增速Q1/Q2分别为1.5%和-11.9%。

西南证券认为,医药工业整体增速在国家医保局成立背景下,随着带量采购执行,行业格局变化在即。宏观上医药工业收入增速低于10%,但结构上分化愈加明显,创新药、创新器械、医药消费品等成为行业主要增长动力。展望年,预计疫情得到控制,医药工业整体增速将持续回暖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feastfitness.com/yysc/10520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