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年股价10倍,济川药业靠的是什么
大家平常都用哪种牙膏?牙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用品,有着很悠久的历史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,工艺装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,各种类型的牙膏相继问世,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,现在牙膏品种已由单一的清洁型牙膏,发展成为品种齐全、功能多样,上百个品牌的多功能型牙膏,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水平的需要。
据AC尼尔森调研分析报告显示,目前中国整个口腔护理市场的总容量已达亿元/年,网络牙膏十大品牌如下:黑人、云南白药、佳洁士、高露洁、中华、舒适达、丽齿健、黑妹、舒克、冷酸灵。
民族第一品牌当属云南白药,年口腔事业部收入29亿,净利润9.94亿,净利润率高达34%,牙膏竟然贡献了整个集团全部盈利的三分之一。
年云南白药在调研中发现,大部分成年人都有诸如口腔溃疡、牙龈肿痛出血等口腔问题,且当时占有率非常高的外资牙膏也企业中并没有谁推出相关产品。于是云南白药以强调“功能性”的差异化路线和中高端定位,跟原有市场进行了区隔,并很快打开了销路,“云南白药牙膏”的迅速成功正是利用了企业原有品牌优势的结果。
在年7月发布的《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》(仅国内企业)中,39家中药企业有31家推出自己的中药牙膏产品,占上榜中药企业数量的80%。对中医药企业来说,“牙膏”是门槛相对较低的日化品类,制药企业在研发上具备一定优势,也能够借助医药产品的特定功效去研发功能性牙膏。
那么A股有多少家药企涉及牙膏这个品类呢?我细细的排查了下,有云南白药(17年收入29亿)、两面针(17年收入4.3亿)、片仔癀(17年收入0.87亿)、桂林三金(17年收入0.48亿)、济川药业(17年收入不明)。在中药牙膏市场,“云南白药牙膏”还十分寂寞,谁会是下一个中药牙膏大品牌呢?
今天的主角会出人意料,云南白药并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,我要分享的是济川药业,这家公司略显低调,进入我的视线靠的是他出色的业绩表现,自从13年借壳洪城股份以来,在5年时间以内股价涨了10倍,对比云南白药也不过翻了一倍而已。
济川药业从事的是药品生产和销售,产品线主要围绕儿科、呼吸、消化等领域,主要产品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、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、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。其中,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独家剂型,临床上主要用于腮腺炎、咽炎、扁桃体炎、疖肿等;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,主治十二指肠溃疡、胃溃疡、反流性食管炎;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独家品种,主治小儿风热感冒。
除药品业务外,公司子公司蒲地蓝日化及蒲地蓝药妆主要从事蒲地蓝牙膏、药妆等日化产品业务。
公司目前在研项目中获得临床试验批件17项,进入BE试验1项,完成BE试验2项,Ⅱ期临床3项,Ⅲ期临床8项,申报生产16项。
关于医药这个东西特别专业,说实在我也不太懂,我只是比较擅长看财报,术业有专攻嘛,要说帮你们排雷,挖掘财报的猫腻,发现财报的亮点,这个我真不谦虚。
连续5年利润保持30%+增长,试问有几家公司能做到?按照这种速度再保持5年,也就是年公司利润会达到惊人的60亿!!对照当前的市值亿,显然不贵。15-18年共计分红22.6亿,当期利润总额33.6亿,分红率高达67%。
看病贵是我们老百姓的第一印象,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一辈子钱就是为了养老防病。85%的毛利率几乎接近茅台了,但与茅台50%的净利率相比略显寒碜,尽管近些年核心利润了逐步提升也就25%左右,中间60%的费用都花哪儿去了?这个问题留后面解答。
过往利润表现确实不错,那现金流如何呢?现在的投资者经过数轮“韭菜收割机”——A股的洗礼都变得越来越精明了,利润可以造假的,我要看现金流。
这是我独创的一个模型视角,EBIDA=净利润+财务费用+资产减值损失+折旧摊销-投资收益,它反映的是企业核心业务的利润指标,将其与运营现金流比较,其中的差异就是流动资金的占用情况。比如上面17年EBIDA13.82亿,OCF11.89亿,差额1.93亿代表的就是投入到日常运营的流动资金,比如应收款、存货等。
看下来好像现金流也不错,对于一个快速成长性的企业来说不能过于苛求,OCF比EBIDA略小是很正常的,对于预收款销售模式的企业来说企业成长周期很可能是OCF大于EBIDA,比如定制家居,比如茅台。
每年也保持一定量的资本开支,说明公司的生意模式还是比较重资本的,需要不断的投资厂房、设备,在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的今天,资本也是竞争的门槛壁垒。
除了现金流,我还会看这家公司在产业供应链上的地位到底如何。如何看呢?应收账款周转天数、存货周转天数、应付占款能力是判断供应链优劣的核心指标。下图可以看出,应收账款是占用的主要流动资金,平均周转天数天左右,还算稳健。乍一看对上游供应商占款能力较弱,让我生疑。又重新看了一下报表17年全年销售成本8.5亿,我们忘了之前提到的毛利率高达85%,因此上游采购金额很小,也就无所谓对上游的压款了。
现在回到前文提到的高达60%费用花哪儿去了的问题,根据公司描述:公司采用以专业化学术推广为主、渠道分销为辅的销售模式。公司成立了专业化的学术推广部门,营销办事机构覆盖全国30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拥有超过3,人的营销团队。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呢?这些销售代表通过在当地组织学术推广会议或学术研讨会,介绍产品的特点以及基础理论和最新临床疗效研究成果,通过宣传使专业人员和客户对产品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。销售代表负债搞定客户关系,然后公司参与各省药品招标,中标后由医疗机构直接或通过医药商业企业向公司采购产品。
名学历并不高的销售团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?17年全年销售费用29亿,人均销售费用90万,而全年工资开支5.8亿,对应全员人数人,也就是人均薪酬10万左右。剩下的80万都吃喝玩乐去了?这是医药行业普遍存在的谜团。对于中药企业技术研发好像并不是核心,我们比较下云南白药全员人数人,其中销售人,技术人;恒瑞医药全员人数人,其中销售人,技术人。顿时心拔凉拔凉的,所以说中药要登上世界舞台,靠这些高中专生壮我中华?难怪中药的估值水平一直上不去,君不见医药生物板块都飞入云霄,不过摔下来也挺狠的,长生生物市值从多亿直接清零退市,2.48万股民尸骨无存。
初级财务看利润表,中级财务看现金流量表,高级财务看资产负债表,这是我个人的观点。为什么现在的会计准则越来越强调资产负债表观呢,也是这个道理。18年开始实行新的会计准则,这次是完全实现与国际接轨,欧美一直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体制,其中有一条就是中国的会计报表老外看不懂!这次也算是全体财务人员为中美贸易战中做出的伟大贡献。
这是我调整后的一个资产结构模型,现金包括货币资金以及其他流动资产中的理财。看报表我首要看这个图,因为我一眼能看出企业把钱花哪去了,企业的风险点在哪,靠自有资金能实现内生增长吗?账面还有有息负债5.6亿,济川药业现金并不算充沛,因为每年利润的三分之二都分配给股东了,也许这是公司高管充分的自信。
这里有个其他资产比较碍眼,金额还不小,这是什么呢?我们看看年报的披露情况:
公司对此并没有详细描述,大部分账期都在一年以内,根据公司产品的学术推广模式,这些都是销售代表们的开支,以后都需要支付出去。
最后再来看下公司的估值情况,目前估值24倍,对应30%+增长率,好像便宜有足。另外17年11月发行的可转债转股价格为40.04元,正好是前几天调整的支撑位,目前已经有23%的债券持有人选择了转股。
综合看下来财务表现还是不错的,但最大的疑问风险可能就是研发投入不足,其实整个中药板块的研发投入收入比都不高,不会超过5%,生物医药类的公司一般能超过10%。蒲地蓝牙膏我已经在京东下单了,你们觉得我是否要买入他的股票呢?
每天一个新发现轻点右下角“在看”,你更好看!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feastfitness.com/yyjg/784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