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长股济川药业,国内最大的蒲地蓝生产企业

前一段时间,小编整理了年最后一期的优秀公司追踪数据,数据显示济川药业的数据非常漂亮,特别是股价预期年化收益率ROI这个指标。

这个指标的计算公式为:ROE^2/PE,具体的数据链接如下:追踪优秀上市公司(医药生物行业)十年十倍系列.01.05

它的估值也是相对历史最低点位,那么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,未来的成长性究竟如何,以及怎么样给它估值呢?这期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它的基本面情况。

它的股价画风如下:

济川药业近三年(-年)的营业收入分别为:29.8亿元,37.6亿元,46.7亿元,56.4亿元,年复合增速为:23.6%。

净利润分别为:5.19亿元,6.83亿元,9.34亿元,12.24亿元,年复合增速为:33.1%。利润的增速大于营收的增速,表现出成长股特性。

代表盈利能力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:26.2%,28.5%,29.9%,31.7%,投入资本回报率分别为:25.5%,25.1%,28.2%,26.9%,初步显现出白马股的特征。

年底,成功借壳湖北洪城通用机械公司上市后,股价同样也表现出了白马股平稳上涨的特征,4年市值最高增长了近4倍。

但到了年中旬,股价突然跳水,除了市场因素外,有什么内在因素,导致了股价近腰斩呢?

今天,我们就通过分析济川药业这个案例,试图找到中药行业的一些财报特征以及济川药业的投资逻辑。

一:发展历史

说到济川药业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控股股东也是董事长:曹龙祥,年出生的他,经历有些传奇,高中毕业后参军,在军队做了6年的军医,还当过麻醉科医师,在年复员后,回到老家进了泰州市水泥厂。

当年的泰州市水泥厂是个烂摊子,本质上就是个乡镇企业,还处在亏损状态,但在曹龙祥接手后的7年里,将这个落后的乡镇企业,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过亿,纳税超千万的“江苏华翔集团”,成为“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”。

到了年,曹龙祥作为救火队长,空降到济川药业的前身——泰兴制药厂担任厂长,泰兴制药厂此时亏损额高达多万,职工工资已拖欠了两年,人才流失严重。

新官上任后的曹龙祥,烧了三把火,第一:解决人心涣散,人才流失的企业文化问题。

第二:解决“大锅饭”,官僚主义盛行的经营管理问题。

第三:压上全部身家,解决GMP(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)改造的政策执行难题。

这三把火下去,公司彻底完成了一次转身,业绩也开始企稳,年济川药业的纳税首次突破亿元大关。

到了年面对行业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改变,曹龙祥开始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,确定“中西兼顾,重点突出”的新品开发思路。

制定了“代理,引进,转让,自研”多种方式齐头并进的新品开发原则,并重点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。

在赛道的选择上,曹龙祥选择了当时非常冷门的儿科,妇科,心脑血管领域,特别是儿童中成药,目前看做的相当出色。

济川药业的股权架构:

曹龙祥及其一致行动人占股比例超过70%,曹龙祥处于绝对控股状态,他的决定,代表着济川药业的方向,他的品性代表着济川药业的性格。

二:制药业务

年济川药业的第一款重磅药,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上市,这款药主治清热解毒,消肿利咽,很适合儿童群体使用。

而且,这款药的口服剂型还是济川的独家剂型,所以,市场竞争力很强。

自上市以来,这款药保持了20%的复合增速,至今还为济川药业贡献超40%的收入,它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3%(医院市场),几乎垄断了这个细分品类。

那么,它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?

答案是:彪悍的销售刺激。

从财报上,我们可以看到,它的销售费用率一直居高不下,近三年(-年)销售费用率分别为:55.1%,54.2%,53.5%,52.1%。这个数据意味着,它营收的一半多,都用在了销售上。

花这么多钱在营销上,它的目的无非两个,第一:提高产品的销售额。第二:提高品牌的知名度。

目前来看,它的主要目的是第二个,毕竟第一点,主要是针对产品的竞争力来说的。而且,销售费用率也是在逐年递减的,这是个好现象。

曹龙祥做为非科班出身的领导,他当然知道在中成药领域,研发并不是最重要,最重要的是营销,我们从财报上清楚的看到高额的销售费用,以及众多的销售人员。如图:

销售费用明细:

这么高的市场推广费,你明白什么意思吗,是的,就是大家都明白的意思。

对比一下,同行数据,拥有品牌话语权的中药品牌,云南白药的销售费用率(15%),东阿阿胶(24%),片仔癀(10%),同仁堂(19%)。

同级别可比公司数据如图:

年推出一款重要的西药产品:雷贝拉挫钠肠溶胶囊,主治消化性溃疡。年再次推出一款儿童中成药:小儿豉翘清热颗粒,主治儿童感冒。

以上这些主打产品,蒲地蓝消炎口服液,主要成分:蒲公英、板蓝根、苦地丁、黄芩。

小儿豉翘清热颗粒,主要成分:连翘、淡豆豉、薄荷、荆芥、栀子(炒)。

健胃消食口服液,主要成分:山药、陈皮、炒麦芽、山楂、太子等。

这些上游中成药原料都比较容易获得,反应到财报上就是预付账款较少,近三年平均为:0.08亿元,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。

预付账款周转天数稳定在6天/次,中成药的成本很低,毛利率普遍较高,基本稳定在:84%。

针对下游,由于济川药业的主打产品蒲地蓝可以制成胶囊,片剂,口服药三种剂型,并且口服液剂型是济川药业独家品种,受到专利保护(-年)。

不但如此,它还是一款即可以按处方药销售,又可以按OTC药销售,这种状况并不常见,所以,济川药业的销售模式就是:医院开发+OTC销售渠道。

年,蒲地蓝的销售额为24.6亿元,其中,医院终端销售19.48亿元,占比约74%。

从下游财务数据上来看,应收账款周转天数(-年)分别为:天,96天,94天,97天,

预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:0.23天,0.25天,0.62天,0.7天。

预收账款绝对值分别为:0.02亿元,0.03亿元,0.12亿元,0.09亿元。

下游整体趋势向好,在整个公司运作中,我们可以用净现金周转天数CCC来表示。

计算公式为:存货周转天数+应收账款周转天数+预付账款周转天数-应付账款周转天数-预收账款周转天数

一般的,我们认为这个数据越小越好,如果出现负数,说明,公司可以挤压上下游的资金来发展自己,例如像贵州茅台,格力电器等,净现金周转天数都是为负数。

经计算,济川药业的近3年(-年)的数据分别为:62天,79天,37天,8.3天。整体趋势变小,说明其内部管理效率有所提升,并且,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有所加强。

作为医药企业,研发是必不可少的,我们来看看其布局了哪些产品,公司药品在研项目中获得临床试验批件13项,进入BE试验3项,Ⅱ期临床3项,Ⅲ期临床8项,申报生产16项。

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:3.46%,绝对值为:1.96亿元,资本化研发比重为:15.2%,研发人员为:人。

这些在研产品,都不是很性感,缺乏想象力,结果就是资本市场给的估值也就是30倍左右。

对比其它竞争对手的数据为:

看来,研发并是中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,销售才是。

儿童用药市场潜力巨大,儿童容易感冒,一年6-10次,如果用西药治疗容易伤及肝脏,对药产生耐药性,所以,很多家长都更愿意使用副作用小的中成药。

简单的理解,儿科用药是一个好的赛道,谁不愿意在自己的小孩身上花钱呢。

小结以上内容:济川药业自身运营能力良好,它的核心竞争力是销售能力,而不是研发能力,并且,济川药业占据了儿科用药这个好赛道。

三:未来成长性

济川药业在财务数据上表现出成长股的特性,那么,它未来的成长究竟在哪里呢?这一点,我们还是要回到它现有的三大产品上来。

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增速从28.4%下降到16%,雷贝拉挫钠肠溶胶囊增速由16%,下降到6.3%,只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增速由30%,增长到50%。

三大药物增速图

这种情况下,造成年至年,整体营收增速的下滑:26%,24%,21%。营收增速的下降会造成市场预期的降低,这在市场悲观期当中尤为明显。

那么,我们推测未来的增速将会有什么变化呢,目前的情况是,蒲地蓝口服药经过前期的高速增长,现在已经进入到一定的瓶颈期。

但也不用太悲观,这款产品还有三大方面的增长因素,第一:其在医院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,医院的渗透率还很低,还有很高的成长空间。

第二:这款双跨品种还是可以在OTC领域继续增长。比起注射液和胶囊,口服液在医从性上有一定的优势,特别是在儿童用药方面。

第三:国家医保政策的导向,医保控费的背景下,越来越多省份要求用中成药治疗消炎症状,减轻医保压力。

雷贝拉挫钠肠溶胶囊市场占有率约为:64%,现在还是胶囊型,我们也看到其研发管线上有注射型,目前在临床二期,距离上市还有一段时间。

但作为销售能力极强的济川药业来说,维护好现有客户,待注射型上市后,这一块市场也可以保住。当然,增速未必就能保持这个水平了。

小儿豉翘清热颗粒,根据历史增速来看,处于高增长期,本身这个细分行业的增速也能达到15%,加上济川药业的销售能力和品牌溢价能力,保持原先40%以上的增速是有可能的。

有了以上主要产品的预测,我们就可以大致计算其未来两年的收入情况,经测算,蒲地蓝口服药到年的收入大致为:40亿元。

雷贝拉挫钠肠溶胶囊到年的收入大致为:10亿元。

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到年的收入大致为:25亿元。

三者合计约为:75亿元。其它产品按照历史增速来测算,预计为:25亿元。到年总计为:亿元。

四:估值

按照近三年平均净利润率:19.3%来计算,到年济川药业的净利润为:19.3亿元。

由于其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普遍维持在28%左右,并且,历史市盈率中位数也在28倍附件,为了保守起见,选取市盈率:25倍。

那么,到年济川药业的市值约为:.5亿元,选取10%的折现率到现在,则合理市值为:.6亿元。

以上只是相对估值的结果,我们还是用自由现金流折现DCF法交叉验证一下。这里分风险中立型和乐观型两种方式来估值。

需要提醒的是,DCF估值法涉及的变量太多,以下计算结果仅供学术交流,不能作为主要投资依据。

首先确定内生性增速,一般的,我们用净资产收益率*(1-盈余再投资率)来表示,其中,盈余再投资率计算方式为:

(期末固定资产净值+期末长期股权投资-期初固定资产-期初长期股权投资)/N年的净利润之和。

近三年的平均盈余再投资率为:39.4%,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:28.8%,则内生性增速为:17.4%。

由于其近几年的自由现金流非常不稳定,我们用净利润来代替计算,折现原理是一样的,近三年利润的复合增速为31%。

风险中立型估值,选取年净利润12.2亿元为基数,前三年按照18%增长,之后每3年减少5%,第十年的增速为:5%,永续增速为:3%,折现率选取10%。经计算后得到结果:.9亿元。

乐观型估值,选取年净利润12.2亿元为基数,前两年按照25%增长,之后每2年减少5%,第十年的增速为:5%,永续增速为:3%,折现率选取10%。经计算后得到结果:.9亿元。

因此,济川药业的估值范围为:.9亿元—.6亿元—.9亿元。目前的市值为:亿元,市盈率为:16倍。现在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安全边际。

五:思考

目前济川药业的估值杀出历史低位,这种时候是否应该介入呢?它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来自于产品本身,而是中成药特有的营销能力,那么,它的这种核心护城河会持续吗?中成药的未来出路会是在哪里?

针对第一点,是否现在介入,小编的看法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而定,如果你打算长期持有,那么,现阶段确实处于低估的状态,可以考虑。

如果,只是想炒短,小编有必要提醒一下风险,目前,济川药业集团有做股权质押,而且已经到了预警线。

管理层的经营风格变的有些激进了,除了借壳上市外,年和年搞了两次增发,年还搞了可转债,年又开始质押股票,这一系列动作,都表明管理层资本运作的过于激进。

对于这种激进型的做法,我们还是需要多留一个心眼,小心谨慎些。

第二点,核心竞争力不是来自产品本身,这一点在绝大部分中成药企业当年都有体现,这算是这个行业的问题,投入研发比是最低的,大把的钱花在产品营销宣传上。

这个适当的宣传当然有必要,问题在于,中成药的市场几乎就只能是中国国内市场,没有办法走向全世界,国内的市场究竟会有多大,大家都在拼销售能力,公关能力,那怎么才能提高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呢?

像济川药业的销售费用远超净利润,那么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,在可见的未来依旧要靠销售驱动产品的销售,甚至是带金销售,这种做法,明显和大环境,大政策不相适应,后期面临的政策风险也是极大的。

政策的变化,可能会导致以过分依赖销售驱动业绩增长的企业,面临戴维斯双杀。所以,这类企业,务必要买在估值低点才有更高的安全边际!

聊到这,肯定有很多朋友对以上观点不认同,正因为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不同,所以造成股价不规则运动,因此,不认同很正常,但请正常发表有数据和逻辑支撑的言论,切记莫乱扣帽子,乱吹乱黑。

最后,补充一个声明,本研究报告所涉案例,仅做学术交流,均不构成任何建议,韭菜们,市场有风险,风险需注意。千万不要一把梭。

好了,这里是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feastfitness.com/yyjg/7815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