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干的货药品代理的几点思考

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 http://www.baidianfeng51.cn/m/

话题缘起

“两票制”以前,药品代理商是最潇洒的一个群体,那时开发新品种还相对比较容易,药品的政策也普遍比较不错,很多神药也是在这个时代达到顶峰的。

但“两票制”执行后,代理商最开始面临的是产品政策下降,然后很快出现“钱”不好拿,甚至拿不到,最后出现如今进退两难的局面,做得越大,可能费用的坑越大,不做又不行,于是基本上集体出现只做熟人生意的现象,即使如此,还是无法避免“费用”的尴尬困境,这让很多代理商(尤其是自然人)无所适从。

期间,很多代理商靠着以前的积蓄,跳出医药圈(或脚踏多个行业)去重新创业,有少数成功转型的,但是大部分是铩羽而归,回来继续面对初始的困局。

图片来源-弘毅精读会精英会员摄影作品

药品销售永远会是朝阳行业,但出现当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,主要是如下几个:

1.“零差价”政策的执行,该政医院由利润收入转为成本负担,“香饽饽”一夜之间变为“烫手山芋”。

2.医保控费:既然药品变为成本了,那控制成本就理所当然了。控费的手段主要是药品的限定支付(医保)、药品的合理使用(医疗,DRGs(DIP)、循证医学、药物经济学等)和带量集中采购(卫健委的国谈品种、医保局的集中采购、各省和区域联盟的集中采购)等,但是控费的终极目的是“腾笼换鸟”,让药品真正为疾病和健康服务,回归到合理和价值,为“三医”(医疗、医保、医药)联动提供最基本的支持。

3.行业合规的整治:不仅是医药企业本身,医院和相关部门的合规也在整治范围,医药企业的合规操作目前倒是“法不责众”,毕竟是“趋利”,且国家机器需要医药工业的发展来支持,更加合规的方式肯定会出现,操作难度肯定也会越来越大,但是整个行业都一样的时候,就不存在问题了。如果有企业还存在问题(纵向和横向),一定要避而远之。

但是相关医院对于合规的响应给医药企业带来的影响就无从估计了,这也是代理商群体感觉无所适从的直接原因,医院检查、相关部门巡查的时候,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,曾经最能体现自己水平和能力的资源瞬间被掐的死死的,那感觉真是痛不欲生。

4.不可控因素太多: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错综复杂,这会让代理商的投入和产出比可能出现了历史最低,且还在降低,甚至为负。短短两年多时间,代理商群体相信皇天不负苦心人,一如既往怀着最美好的期待,但又不得不面对失控的局面。细心的伙伴会自己罗列可控和不可控的因素,觉得有50%的把握就敢行动,坚信事在人为。然而,最怕的是那些不做或者草率做风险控制的伙伴,对于他们来说,最后只能看天命了。

针对每个个体,原因还有很多很多,甚至更复杂和现实。不管是哪种原因,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都是一样——药品的代理模式现在很脆弱。

图片来源-弘毅精读会精英会员摄影作品

梳理原因是为了找方法,综合上述的几个原因,对于品种选择(指已经筛选后的品种,不管是在院还是需要新进院的),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。

关于政策。压月税后的情况下,45以上是很好的政策,但是大多数都做得不好,40-45是中等偏上,35-40是中等,但35以下也有做得很不错的,所以如果代理商目前情况下还只看政策来选择产品,那一定还没适应当前形式。但是“集中配送”较多的地方,政策的核算要考虑票折的成本,不能直接减除附加点位,这点非常重要。

关于及时。这是最不能%确保的因素,也是不可控最大的风险因素,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,存在即合理,切不能盲目听信。要横向(同行的多数反馈,不要听信单一反馈)和纵向(该企业历史和现今)对比综合分析,当然,这还跟业务量的大小有关,有些代理商做的品种不一定是多大的品种,但是做到该企业中的大客户,能否及时可想而知,反之亦然。

关于临床需要。如果非专业,是否是临床需要很难判断,这个时候请教专业的朋友尤其重要,在“合规、合理、价值”主题越来越重要的形势下,是否临床需要将成为品种选择的第一因素。临床需要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:

1)是否更安全:对于临床来说,主要是限定支付品种的罚款和品种本身不良反应的轻重,对于患者来说,主要是依从性和耐受度;

2)是否能优化科室的用药结构:产品定位完美切合科室用药盲点;

3)是否有循证证据支持用药理由:不管级别高低,有总比没有好;

4)是否性价比更高:或药物经济学价值更高,或有助于病种控费;

5)是否有助于科室的进一步发展:如新的治疗方案、拓展新病种和增加患者粘性等;

6)医院和当地医疗卫生的发展:外企这方面贡献不少,国内企业可以深入借鉴和学习;

其他方面还有专家资源、品种的历史口碑(区域或全国)、自己已有品种的结构、准入(医保、基药、慢特病目录等)情况和品种的挖掘深度等等。

以前说没有做不好的品种,只有做不好的销售,如今可能得说,没有做不好的销售,只有执行不好的分析。

关于客情关系。以下几个观点可以参考:

1.即使再坏的操作也有朋友,再好的诸葛亮也有敌人;

2.关系没有永远的好与坏;

3.关系好与坏,自己和别人感觉的都不能完全算;

4.关系是折腾出来的,大不了做死,毕竟不是永远。

回归到药品代理本身,我的判断是药品代理模式永远不会消失。

代理分为品种全链条代理(进院和上量,甚至渠道等)和半链条代理(某一个或多个环节)。

销售的代理模式不管发展到合伙人模式还是转化为自营模式,本质是产品要进院和品种要上量,模式是其次的。

而且,代理商的一资源是自营模式无法比拟的,主要是长期稳定的当地关系(医院和临床等等)和当地情况把握的尺度(试错成本)。

图片来源-弘毅精读会精英会员摄影作品

在“三医联动”的大背景下,关于药品代理的方向,我有以下几点思考(指的是长线操作,短频快操作不在思考范围,):

1.强化自己的优势资源:每个人的优势资源是不一样的,在某个领域、某个环节、某个区域、甚至某个科室、医院、互联网医疗等,将自己的资源强化为独一无二,这个时候的边际效应将会给你带来无限的品种机会,主动挑和被动选完全是两种境界。圈内有很多大佬属于这种情况,但是在当前省代不太盛行和利润逐渐缩减的情况下,曾经大佬的资源在逐渐内部瓦解,无法阻挡,这是挑战也是机遇,剔除留不住的,保留和优化自己的核心资源,大哥永远会是大哥。

随着行业的发展,未来极有可能出现资源的细分,比如某些代理商只做准入、某些只做上量、某些只做个别科室、某些只做某类疾病的生意、甚至有些只做品种筛选,在这些领域占据资源越多,以后越有话语权。即使是做平台的生意,最想要的资源依然也是这些。

2.在一定利润的情况下,向临床需求方向发展,甚至创造需求。上文对于临床需求已经做来不少阐述,此处补充一句:没有满足需求的生意不会长久,满足了需求也没长久,要么是假需求,要么是非独家满足,或者没有真正满足。

3.团队操作,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,组建自己的团队,逐步扩大,明确分工,将团队内的优势资源合理搭配。养团队相比一个人单打独斗的优势相信都是清楚的,但是养团队要做好更多的准备,比如利润率再次降低的权衡、做面与做点的转化、最复杂的是关于人的管理智慧、团队发展的规划等等。团队发展起来了,最终会实现多赢的局面。

4.税务筹划。有空一定要报个优质课程学习学习,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筹划,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蝼蚁。现在还只是金税三期,等四期上来后才是真正的挑战。

5.其他方面。当前形势下,先活下来,再考虑质量,再考虑长久发展做一个可以传世的代理商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feastfitness.com/yyxg/618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