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生病的智慧2曲黎敏精讲十二经络与奇经八
新新,女,现年49,原籍江苏,现定居广东中山
我:一个人老心不老,爱时尚爱健康,爱生活爱家人,爱朋友爱分享,拍打拉筋艾炙自愈法推广者,中医经典养生爱好者,传统文化传播者.....自认为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,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,每天活得精彩........
我,一个中医和传统文化爱好者,一直追随曲黎敏老师有10年之久,直至年11月,成为了老师真正的学生,这辈子将立志为弘扬中医文化而努力。以下文章来自喜马拉雅曲黎敏老师精讲不生病的智慧2:精讲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,我将其编辑整理,希望有缘之人能读到他,并能领悟他,感恩老师。
《经络养生》掌握中医里最神秘、最独特的学问
继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杂病论》后,曲黎敏老师带你开启《灵枢经脉》篇,按次序详解经脉循行、经证和腑证,串联起生命之气传递的无形网络,感受身体能量运行通道,明心、独悟、神会独特的中医天人观,同时融合《难经》《奇经八脉考》《华佗传》《金匮要略》《医法圆通》等百家经典,系统性地梳理各类疾病,无论是伤风感冒还是心肺顽疾,都能通过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来调理,重抬身体自力。手到病除:方便省钱,重新激活人体能量系统。
笔记第四十二:白血病和贫血的成因
下面讲一下胃经腑证。
《内经》每一经脉里面都有经证和腑证之分。经证是经脉不通而成的病,腑证是元气真正虚了的病。其实,伤寒六经排序ー从太阳到厥阴,也是指元气越来越少,病越来越深的顺序。
我们看一下胃经腑证。
是主血所生病者,狂疟,温淫汗出,鼽衄,口喎,唇胗,颈,喉痹,大腹水肿,膝膑痛,循膺、乳气街、股、伏兔、骭外廉、足上皆痛,中指不用。气盛则身以前皆热,其有余于胃,则消谷善饥,溺色黄。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,胃中寒则胀满。
是主血所生病者。这句非常重要,即血病的根底都在胃。比如,我们总说血不足,大家认为用当归等补血就可以了。实际上,要想彻底解决血不足的问题,必须从脾胃入手,脾胃足了,人才能自己有生血的能力。以方子论,当归四逆汤有补血之功,而理中汤则是在增加中焦脾胃生血的能力。一个是让你补血,一个是让你自己有这个能力。理中,用人参、白术、炙草,干姜,可以固摄中焦脾胃,会食欲大增,用干姜附子通十二经脉,以助下焦而蒸腾阳气。由此,以五谷入于阴,而长气于阳,上输心肺,下摄六腑,五脏六腑皆因受脾胃气血而安,这,就是理中之秘旨。
再比如白血病,西医认为属于造血组织的病变,多发于30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年,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(病人往往伴有乏力、面色苍白、心悸、气短、下肢水肿等症状。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,老年病人更多见。)、其实这个病真的是中医的长项,首先如果刚开始的时候,出现贫血,心悸,气短,这些症状都是中医的长项。一开始就找中医的话不要发展成为白血病的问题。其次还有出血(皮肤、牙龈、鼻腔出血等最常见,也可有视网膜、耳内出血等)、象这个你如果实在没招就去喝理中汤,他也能把这个问题解决。更严重的白血病的病变会出现周身无力、感染发热以及肝、脾、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等。这已经入里了,到这个时候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了。
分析白血病原因,当有以下几种:1)父母怀孕前元气亏损,导致孩子先天不足。2)乱服药。后天孩子只要生病,就用中医的滋阴、清热以及西医消炎的药物,如此造成对元气的销伐。3)“思伤脾”。孩子在家不快乐,在学校不快乐,长期孤独寂寞,心思重。久则脾肾的功能大为减退,致使造血功能逐渐衰退,阴寒之邪深入骨髓,严重抑制了生机,经脉被粘滞的湿气所困,直至导致全身性的血液瘀滞,就会导致白细胞增多来消除淤滞。4)中医认为“髓生肝”,即指人体之造血功能。西医用骨髓移植的方法治疗白血病患者,就可以证明白血病的根源在于骨髓。骨髓本身就是一个密闭系统,所谓密闭系统就是能不动它就不要动它。而我们现在常对其大动干戈,最后必不治。同样是血病,中医讲髓主造血;肝主藏血;心主血脉;脾主統血;胃主血所生病。一切血病,当从这几点治疗。即,让血再生,填精补髓;让血干净,增加肝的疏泄功能;让血脉有力,在心的动能;让血不漫溢,血有所归,治脾;主血所生病,治胃。这个是原则5)西医认为化学因素和放射因素也是导致白血病的一个原因,有证据显示,各种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。这个也是要注意的原因之ー。比如有人总问:用这治疗仪器好不好,用那个仪器好不好?一句话:按摩,人的手最好,能用手,就不用仪器,尤其是通电的仪器。电离辐射太多了,什么是好风水,远离高压线就是好风水。
所以,治疗白血病应该从强壮脾肾功能入手,治疗原则宜“培土固元”,比如先用四逆辈祛寒邪,再用附子理中汤恢复元气等,最后用炙甘草汤和金匮腎气丸固摄阳气。这个是大概的治疗原则。
再说下再障性贫血,再障性贫血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衰竭,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,代之以脂肪髓,临床呈血红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症。贫血、出血、反复感染是其三大主要表现,脾脏和淋巴结一般不肿大。而白血病常伴有脾、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症状重,感染和出血是再障性贫血的突出症状。刚开始出现发热、畏寒、出汗,口腔和咽部溃疡,多见皮肤感染,肺部感染,重者可因败血症而死亡。出血部位广泛,除皮肤、黏膜外,还常有深部出血,如便血、血尿子宫出血,内出血可致死亡。贫血呈进行性加重伴明显的乏力、头晕及心悸等。这种病理病情严重病程短促,一般常用的对症治疗不易奏效。
而慢性贫血,起病及进展比较慢,常常表现倦怠无力,劳累后气促、心悸、头昏,治疗这些,中医是强项。
治疗再障性筼血,也是要从强壮脾腎功能入手,因为“脾主血”、“胃主血所生病”,髓主造血,总是感染,跟免疫力低下有关;各种出血症,跟脾不统血有关,脾统血的作用,一是通过气来固摄血,气为血之帅,气足,血自然随气而行,而不会逸出脉外发生出血现象。反之,脾的运化功能减退,化源不足,则气血虚亏,气虚则统摄无权,血离脉道,从而导致各种出血;血,跟髓不造血,以及不生血、小肠不吸收营养等有关。所以一定要辨其证,而分治之。
我创建这个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feastfitness.com/yyjs/8977.html